中石化江苏油田校园招聘考试笔试分数线高不高?

发布于2022-08-04 19:36:46
2个回答
admin
网友回答2022-08-04

中石化校园招聘考试  中石化招聘考试  中石化考试  中石化校园招聘 

江苏油田2017校园招聘考试分数线如下:

admin
网友回答2022-08-04

?江苏油田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扬州,这里文人荟萃、经济发达、景色优美、素有油井打在花园里的"水乡油田"之称。江苏油田的工区分布在大江南北,油田的主要工区在江苏北部,主力油田则在扬州地区。江苏油田是江苏石油勘探局勘探开发的各油气田的总称,勘探的主要对象在苏北盆地东台坳陷。简介


江苏油田的工区分布在大江南北,油田的主要工区在江苏北部,主力油田则 在扬州地区。江苏省地处长江和淮河下游,全省人多地少,土地资源十分宝贵。江苏经济、科技、文化比较发达。全省工农业总产值居于全国前列。乡镇工业发达。全省拥有一批现代化大型骨干企业,有数量众多的自然科学研究机构、普通高校、中等专业学校和中高级成人学校。江苏境内平原辽阔,河流湖泊密布,地势低平,平原占总面积的68%,水面占17%,水面面积比重之大居全国之首。长江自西向东横穿省境,流程长达391公里;京杭大运河纵贯省境南北,流程长途685公里。全省大小湖泊200多个,水运航道2200多条,形成了内外衔接,河、江、湖、海相连的水运网。舟揖之利,冠于全国。江苏的交通,呈水陆空相连态势,全省民航共有九个机场,铁路以南京、徐州为中心,有京沪、宁赣、陇海三条干线通过省境,沿海沿江有连云港、南通港、南京港、镇江港、张家港、高港、江阴港等较大港口,内河中有苏州、无锡、常州、扬州等中、小型港口,公路交通便利,运输四通八达。


石油勘查


本世纪四十年代至五十年代初,由于苏南、苏北相继发现油苗和气苗,地质工作者开始在江苏地区进行早期的石油地质勘查。1955年初,国务院批准了地质部第一次石油普查会议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战略性的石油普查勘探的建议。1956年2月,地质部第二次全国石油普查工作会议决定华东地质局组建队伍,开展苏、浙、皖三省毗邻地区石油地质调查工作。1958年8月,石油工业部组建华东石油勘探局,负责华东地区五省一市(苏、浙、闽、赣、鲁、沪),而以江苏为重点的石油勘探工作。从1956年到1975年的二十年中,地质部和石油部的广大地质工作者坚持不懈,协同作战,在江苏省境内,主要在苏北地区进行了大量的区域普查勘探,并取得了钻获工业油气流的突破性勘探成果,肯定了江苏是一个油气分布广阔的有利地区。1975年7月20日,会战的第一口井--真6井开钻。同年9月底,10台钻机全部投入生


产。到1975年底,共开钻探井13口,完钻8口,初步控制了真武油田的含油面积,并有一批油气井投入试采。这一年,真武油田试产原油6176吨。从1975年至1990年的十六年来,参加石油会战的全体职工,在各有关方面的支持配合下,克服困难,研究总结了江苏油气资源分布的地质状况及其主要特点,为进一步勘探开发江苏石油取得了新的成果。江苏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气候有明显的季风特征,冬干冷,夏湿热,四季分明。这里又处在亚热带向暖热带的过渡区,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降水量约在780~1160毫米左右,降水量集中在夏季的6~8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0%左右。


历史因素


江苏历史悠久,景色幽美,山川平原,错落有致,江湖河海,布局谐美。人文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众多,故人们形容在江苏勘探石油,犹如"油井打在花园里"。油田机关驻地江都县邵伯镇,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曾是京杭运河上著名的"大码头"。江苏能源紧缺,1988年全省一次能源生产量只居全国第十五位,人均能源生产量只居全国第二十一位,而同期全省能源消费量居全国第六位。从七十年代开始,国家在南京等地建设大型石油化工、化纤企业。1982年11月、1983年9月,以生产成品油和石油化工产品为主的企业群体--金陵石化公司和我国八十年代最大的石油化工引进工程之一的扬子石化公司在南京相继成立。此外,泰州、清江、无锡等地一些小型石化企业也建成投产。年加工原油总能力约达900万吨左右。江苏油田原油产量虽然逐年上升,但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因而江苏省委、省*在加快电力、煤炭发展的同时,殷切希望江苏石油勘探开发能够取得重大的成果。江苏地跨华北地台和下扬子准地台。省内沉积岩分布面积共8.6万平方公里。其中下扬子地台沉积岩分布面积7.5万余平方公里,组成了苏北盆地和苏南隆起区。江苏北部徐州丰沛铜地区属华北地台鲁西隆起区,沉积岩分布面积1.1万平方公里。江苏油田油气勘探主要在苏北盆地东台地陷的高邮、金湖、海安地区,以下第三系和白垩系为目的层,发现了一批构造断块油气藏投入开发,苏北盆地的地质条件非常复杂,断块面积小而分散,勘探开发难度较大,素有“石油地质家的考场”之称。苏南隆起区和徐州丰沛铜地区的勘探,投入的工作量很少,还有待进一步工作。


未来发展


“当年鏖战急”、“今朝更好看”。江苏石油事业不仅已经取得令人鼓舞的成果,而且有着十分广阔的前景。江苏境内沉积岩分布面积达8.6万平方公里,有两大勘探目的层系,一是中新生界陆相碎屑岩,二是中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此外还有丰沛铜地区的煤成气。如果再从整个下扬子地台来看,前景就更大。下扬子地台包括了苏南、浙江,乃至安徽东部一苏浙皖20多万平方公里,由下古生界到上古生界的地层组成,各个历史时期的地层都有,对于这个大战场,还是一个没有起步的地方。


望未来,江苏油田全体职工坚信,随着勘探开发经验的积累,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外合作的加强,江苏石油事业必将不断取得新的突破,更加美好的前景必将出现在江淮大地和东海之滨。


2 历史沿革 编辑

中国的东部、南部、华东地区和长江以南地区,历史上燃料是比较缺乏的,煤、石油、天然气都不够用。特别是工农业发达的长江沿岸,极缺能源,解放以前这里成为国际“洋油”的倾销市


场。20世纪30年代,江苏地区开始石油地质考证和考察。1934年,地质学家翁文灏首次提出“长江各省亦有油田之望”的观点。1946年,苏南发现1处油藏后,地质勘探人员曾在该地区作重力测量和地震勘探试验工作。1956年,地质部组建华东石油普查大队,开始江苏地区系统的石油普查勘探。1958年2月,*听取石油工业部工作汇报时指出,选择突击方向是石油勘探的第一个问题,要求重视并加快包括华东等地区的勘探。同年8月,石油部组建华东石油勘探局,以江苏地区为重点开展工作。1958年12月,*江苏省委成立了石油勘探规划领导小组,统一协调地质部、石油部在江苏地区的石油普查勘探工作,研究确定了“以苏北为重点,兼顾苏南”的普查方针。 1970年9月,苏20井试获工业油流,苏北油气普查实现了战略性突破。1974年11月,苏58井试获日产56立方米工业油流,发现真武油田;1974年12月10日,东60井在阜一段试获日产原油7.30吨,发现刘庄油气田。1975年3月11日,石油化学工业部与*江苏省委商定,为加速江苏地区的石油勘探开发,决定组建江苏石油勘探开发会战指挥部,属地、师级单位,在会战期间实行部与省双重领导,以部为主。1975年4月23日,石化部在北京召开江苏石油勘探开发会战指挥部成立大会。秦峰兼任党委书记、指挥。


同年从胜利、长庆、四川、江汉、青海、*等油田共抽调勘探、开发专业队伍5000余人参加江苏石油会战。7月20日,江苏石油勘探开发会战指挥部组织会战的第一口井—真6井开钻。同年9月底,10台钻机全部投入生产,至年底,真武油田试产原油6176吨。1983年3月,“江苏石油勘探开发会战指挥部”更名为“江苏石油勘探开发公司”;1986年5月又更名为“江苏石油勘探局”。1998年4月,勘探局划归中国石化集团公司。1998年11月3日,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发文,改革江苏石油勘探局和安徽石油勘探开发公司管理*,决定将安徽石油勘探开发公司并入江苏石油勘探局。2000年1月28日,根据中国石化集团统一部署,勘探局分离优良资产和人员,组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油田分公司。2000年7月10日,国家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批准江苏石油勘探局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业务。


3 地理分析 编辑

地理位置


江苏油田所处地区,是在江苏省的中部,安徽省的东部,东濒黄海,西临洪泽湖,南倚长江,北靠东陇海线。其坐标位于北纬32°—34°,东经119°—121°之间。勘探开发区域主要分布在江苏省和安徽省的江都、邗江、仪征、高邮、兴化、金湖、洪泽、淮阴、东台、射阳、海安、天长等市县,以及广东省的徐闻以及*准噶尔盆地的盆地探区。油田总部位于江苏省扬州市。油田共有7个生活基地,13个住宅小区。


地貌特征


江苏油田的主力油区主要由苏北黄淮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平原组成,由黄河、淮河和长江冲积而成。黄淮平原地势平坦,自西北向东南方向和缓倾斜,地面高程从丰县45米逐步降低至东部滨海5米以下,平原上河道较少,河道两侧多洼地。横亘在平原南部的废黄河,高于两侧地面,像一条巨大的“沙龙”蜿蜒在微缓起伏的平原上。在运河以东、串场河以西、苏北灌溉总渠以南和通扬运河以北的广阔原野,习惯上称为里下河地区,其地势周高中低,中心地面高程不到2米,俗称“锅底”,湖荡众多,河网密布。六千多年前,本区为浅海,后长江北岸沙洲和滨海汇合封闭而成古泻湖,泻湖不断封淤,尤其是黄泛夺淮侵运,带来大量泥沙,致使大运河以西的运西比运东地面高出了3-4米,高邮湖、宝应湖、邵伯湖诸湖被壅塞而成。高宝湖溯源而上,是淮河流域的“悬湖”——洪泽湖。它每年承接来自淮河上游大量的雨水,其一路的泄洪借道于洪泽湖三河闸,经由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排入长江。江苏油田的部分勘探工区和开发生产油井划定在淮河入江水道之上。油气勘探开发的地面施工,备受该地区“锅底”和“悬湖”地形地貌的制约和影响。江苏油田因此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水乡油田”。


地理环境


1、气候。苏北盆地处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气候有明显季风特征。冬干冷,盛行偏北风,以东北风和西北风居多。夏湿热,盛行从海洋吹来的东南到东风,以东南风居多。春季多东南风,秋季多东北风。四季分明,雨量南多北少,日照比较丰富。干旱、雨涝、低温、阴雨、台风、冰雹等自然灾害间有出现


并造成不同程度损失。这里又处在亚热带向温暖带过渡性气候带中。大致以淮河—苏北灌溉总渠一线为界,南部属凉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北部属半湿润季风气候。扬州地区温和湿润。年平均温度15℃,1月最冷平均温度1.50℃,7月最热平均温度27.90℃;年平均降水量1062.90毫米,多数年份从6月中旬到7月中旬,形成雨季(即“梅雨季节”)。年平均无霜期224天。


2、水资源。江苏油田濒江临海。境内有长江200多千米。京杭大运河纵穿腹地,全长250余千米,由此向南沟通白马湖、宝应湖、通扬运河。客水来自于淮河流域,洪泽湖为其一梯站蓄水湖,水资源丰富。


3、植被。油田地处苏北盆地的黄淮平原,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土壤种类繁多,农业开发历史悠久。在长期耕作过程中,培育了大面积肥沃土壤,植被主要以稻、麦、棉等农作物为主。境内同时是花木之乡,农田林网控制率在90%以上,植被覆盖率高。1995年,江苏油田曾被国务院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授予“花园式油田”称号。


4、物产。苏北平原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水产品主要有虾、鳖、螃蟹、鲫鱼、鲢鱼、草鱼、桂鱼等多种鱼类和莲藕、菱角等多种水产植物,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蚕豆、黄豆、芝麻、油菜以及银杏树、果木等,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苏北平原是全国的粮、棉、油产区,也是全国的商品粮食基地。


4 人文环境 编辑

扬州因水而兴,因文而名,因铁而发。苏北平原有众多的文化古迹。“扬州话”是江淮官话的重要代表之一。扬州有2490年文字可考的历史。春秋时期,扬州筑邗城,开邗沟,连接长江、淮河


。汉代,扬州长期为五侯封地。吴文“即山铸钱,煮海为盐”,开盐河,促进了经济发展。汉武帝把江都王女儿刘细君嫁至乌孙国,比王昭君嫁至匈奴还早80多年。三国时期,战争不断,扬州为江淮一带的军事重地。隋炀帝三下扬州,后被部下所杀,葬于雷塘。619年,农民起义军李子通建都扬州,国号吴。盛唐时期,扬州经济发达,在江淮之间“富甲天下”,且是中国东南第一大都会。元、明两代,扬州经济发展加快。清代,康乾多次“巡幸”,使扬州出现空前繁华。城市人口超过50万,是当时世界十大城市之一。文化上,有“扬州八怪”为代表的扬州画派;有“扬州学派”;扬州的评话、清曲、扬剧、木偶和棋、琴均在清代形成自己的特色,促进了扬州成为当时中国文化中心的形成。扬州为国务院首批确定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现保留有瘦西湖—蜀岗风景名胜区、何园、个园、八怪纪念馆、汪氏小苑、普哈丁墓、高文寺、茱萸湾公园、汉王博物馆等多处景观和名胜。


5 交通通信 编辑

江苏油区通海(黄海)达江(长江)连运(京杭大运河),位居黄金水道,自古水上交通发达。改革开放后,新建的京沪高速公路、宁通高速公路均穿境而过。宁启铁路、润扬长江公路大桥、扬州港均已投入使用。油田和地方*合作,先后修建了邵伯至真武、真武至富民、真武至曹庄等多条油区公路和桥梁,使矿区内运输快捷顺畅。油田还自建了真武至大运河的输油管线,方便原油集输和外销。油田建有14000门的程控电话交换机和局域电视、电脑网络。


6 自然灾害 编辑

1、洪涝。油区地处淮河流域,主力油区又在淮河入江水道和苏北里下河地区,经常遭受内涝。1991年,淮河下游发生建国以来特大洪涝灾害,江苏油田直接经济损失超亿元。2003年,江苏油田又经受了历时122天的大洪灾,有7个油田、13个井站、194口油井、79口注水井被洪水淹没,影响原油产量15000吨,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000多万元。洪水退后,许多油田井一个多月后才能恢复生产。


2、台风。是对江苏油田正常生产影响甚大的又一自然灾害。苏北地区经常遭遇台风。台风一般最早出现于6月,最迟11月,以8、9月居多。遭遇台风袭击时,时常有电力线路、通信线路中断,影响机械抽油生产和与基层队站的生产生活联系。


7 分公司 编辑

江苏石油勘探局组建于1975年4月23日,直属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是勘探开发一体化,油气生产、加工与销售配套,农、工、科、贸兼营,跨地区、跨行业的综合性大型国有企业,是我国南方最大的陆上石油工业基地。2000年1月,根据《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整体重组改制后管理*和机构设置方案》,设立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油田分公司,经营原江苏石油勘探局油气勘探与生产、炼油与销售业务,原江苏石油勘探局相关的资产、负债和权益整体划入。


新设立的江苏油田分公司与现江苏石油勘探局,统称江苏油田,由于油田地处肥沃的苏北里下河水网地带,又有水乡油田之称。油田占地15.62平方千米,分布在江苏和安徽两省的8个地区17县76个乡镇,主力油区在扬州市的江都、邗江、高邮、仪征;泰州市的兴化;淮阴市的金湖、盱眙、洪泽;镇江市的句容;盐城市的东台、射阳;安徽滁州市的天长。油田总部于2000年11月由江苏省江都市邵伯镇迁入风景秀丽、人文荟萃的江苏省扬州市。 江苏油田分公司试采一厂成立于1975年。地处长江金三角经济发达区。西至大运河以东,东临黄海之滨。属专业从事采油、注水、试油、测井、大修、作业、安装、压裂、酸化于一体的,具备滚动勘探、开发一体化高科技系列的综合性生产企业;从业人员2240人,专业技术人员289人,中高级职称以上157人;拥有各类生产设备1500台(套),固定资产原值8.1亿元,固定资产净值3.27亿元;有*和省部级科技成果32项;拥有先进双屏工作站并配有用于构造解释、岩性反演等先进的应用、绘图软件,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储层预测、圈闭评价、相干体、三维可视化系列地震资料解释技术;拥有能满足井深4500m以内的油水井各种作业和增产措施、酸化、压裂、侧钻、油水井大修以及MFE、APR地层测试工具,高精度地面直读(存储)电子压力计,英国EPS公司的Pansystem解释软件,能够为用户提供具有特色的“低产、低压、低渗、小断块油气田”试油、试气、测试工艺技术等。


江苏油田分公司,是集石油勘探开发一体化,油气生产、加工与销售相配套,跨地区、跨行业的综合性大型石油企业。分公司机关设在江苏省扬州市,油区主要分布于江苏、安徽两省的6市12县境内,包括江苏扬州市的江都、邗江、高邮、仪征,泰州市的兴化,淮阴市的金湖、盱眙、洪泽、镇江市的句容,盐城市的东台、射阳,安徽滁州市的天长等。


分公司勘探开发成效显著、前景可观。2001年,新增三级储量3254万吨油当量,连续5年提交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超过1000万吨;生产原油157万吨。已先后发现了34个油气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74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74亿立方米,探明含油面积161km2,建成年产原油15


0万吨以上生产能力。从整体发展态势上看,油气生产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处于兴盛期。特别是作为勘探接替领域的下扬子和南华北中古生界资源总量测算约20-30亿吨,包含了石油、天然气、煤层气等多种资源,尚处在前期评价研究和早期勘探评价突破阶段,蕴藏着巨大潜力。分公司勘探开发技术领先,独树一帜。多年的不懈努力,形成了具有在地上水网密布、地下构造复杂,素有“地质家考场”之称的长江金三角地带,从事复杂小断块群油气藏滚动勘探开发的成功经验和技术;拥有全行业第一套全三维处理软件以及用于油藏早期描述评价的无井LOG反演技术;发展配套了以全三维地震、油藏描述等四项技术为核心的复杂断块地区滚动勘探开发综合配套技术,建立起一套高速、高效增储上产的技术系列,百万吨产能建设投资水平为同行业先进。分公司现已建成FDDI光纤计算机网络并与全国和因特网连结,勘探开发生产、科研、经营、管理全部实现计算机化,新技术的使用在全国中小油田处于领先水平。

回到
顶部